长寿不在于运动,而在于静养;帕金森患者運動要適度
我们应正确理解“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等于长寿”,因为心率和寿命成反比,运动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就加快,细胞的分裂和老化也必然加快。
比如: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 40次,寿命 80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 20年;乌龟的心率 10,寿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 900次,寿命却只有 2年。
许多运动狂不爽了,说运动员在平时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这是一种误读,不管他们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大、拳头多硬,有几个是长寿的?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败得快。
归根结底,人的一辈子,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
所以记住—— 长寿在于静养。
静养不排斥适当的锻炼,比如太极、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万别奔、别快跑、别狂跳,也别被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给迷惑,那其实是提前挥霍了的一年年的寿命。
有些人,是不适合运动的。比如:体质虚弱者,就不适合运动。因为人的元气是有限的,对于体质虚弱者,若参与运动,必将耗损更多的元气,使身体虚上加虚,雪上加霜,得不偿失!这种体质虚弱者,其实需要静养。再比如:肝病、肾病患者,若参与运动,必将加重病情,使之恶化。这类病人也只适合静养的。
作为体育运动,它只能够加强身体肌肉、骨胳、关节等方面的强壮(对胖子好些)。一个人,会不会生病,会生什么病?是由身体内因决定的。好比,同样的天气,有人感冒,有人健康。气候这外因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免疫功能等内因不同,而出现明显的不同结局。一个人的长寿与否,是先天基因和后天调养来决定,并不是运动可以决定的。
西方国家的医学专家作过统计,人类社会的疾病,70%与情绪有关。这个情绪就是内因。也就是我国中医讲到的“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惊、恐、悲)。也有人说,通过体育运动,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知大家想过没有?紧张、焦虑等七情,犹如幽灵附身一般,在 365天,每天 24小时,随时随刻,都可能即时而发,难道你能坚持 365天,24小时不间断锻炼吗?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才 55岁,属短命。全世界的武术家,也罕有长寿的。练太极拳除外,因太极拳属气功中的动功,讲究“三调”。即:调身、调意、调息,这是动静结合。
同为哺乳动物的老虎、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勇猛无比,但都短寿。而乌龟与蛇,少动的,却又长寿。
作为长寿的职业人群,常见的有:画家、书法家、学者、普通的农民等,他们都是相对好静的、安逸的或动静结合的。
美国有位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被称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说,一个人为了长寿,而耗费太多时间锻炼,是不对的。
运动,都是利弊共存的。关键是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每人的身体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兄弟姐妹亦如此。不能一味的强调,干什么对身体好,吃什么对身体好。对别人好的,未必就是对你好的,反之亦然!但對於帕金森患者運動是必須的。
现在的国人大多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自己害自己,而不知所以然!
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静养;因此帕金森患者運動是必須的,但要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