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的中医辨证诊疗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类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认其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这里有一种叫黑质细胞的神经细胞,黑质细胞数量的逐渐减少、功能的逐步丧失,致使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减少,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结果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按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王肯堂《证治準繩·颤振》指出:“此病壯年鲜有,中年之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要制盛火,极其难治。”中年之后,脾胃渐损,肝肾亏虚,精气暗衰,筋脉失养。“肝主身之筋膜”,为风木之脏,肝风內动,筋脉不要任持自主,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顫抖搖動。振颤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此患者为阴虚生风,加之肾虚髓减,脑髓不充,故而出現震颤。
止颤汤是从二十余年临床总结在并接连不断中医典籍中吸取经验研究而出的药方,药物具有疏通经络,破瘀溶栓,降低血管阻力和血液粘稠凝聚状态,阻止大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恢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气血循环不再受阻,让大脑的血氧恢复到正常,独有的熄风定颤,滋养肝肾,开窍通络,祛痰醒脑功能,具有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促使脑细胞多巴胺再生。
止颤汤前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震颤,烦躁,眩晕者;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作用,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风,风阳扰动筋脉之证。选用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镇肝熄风止颤;生地,白芍、玄参、龟版、天冬育阴清热,潜阳熄风;怀牛膝、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夜交藤,伙神宁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