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长效息宁以及异动症 邮箱:xxuuee@gmail.com IP:219.79.23.52 日期:2009-10-22 |
[回复1楼] |
|
|
|
|
关于长效息宁以及异动症
聽說两件事.一說是國內的息寧都是長效的.另一說是長效息寧吃了會更多地出現異動症(不自主動作,舞蹈症). 我想說說長效息寧以及是否會更多地出現異動症. 1. 長效息寧的藥盒上寫著: Sinemet CR.(Sinemet就是息寧,CR 就是Control release 的縮寫.意思是控制釋放.所以也有翻譯成釋控息寧的.) 如何達致長效.那就是多放一些藥進去,並讓它慢慢釋放 . 如何慢慢釋放? 很多藥粒是在外面加一層塗層,有它阻隔,就能慢慢釋放.於是當初我在香港的那位權威醫生教訓我說,長效息寧不能掰開吃(因為掰開了的那兩個面上是沒有塗層的).但是他錯了.即使憑常識, 當他看見那粒藥的中間有一條凹痕就應該知道那粒藥是可以掰開吃的.莫非他連自己開的藥都沒有看見過? (我對那個醫生很生氣,他洋洋灑灑教訓了我十條大道理,卻有8條是錯的.)實際上長效息寧用的不是這個原理.它是用一種多聚體(一些能吸附物質的材料)作為藥物的基體(填充料).讓左旋多巴被吸附在這種多聚體裡面.當浸到水裡後,被吸附的左旋多巴就會慢慢釋出.這就是緩釋息寧的機理了. 所以,按這樣的機理,緩釋息寧是可以掰開了吃的. 也仍舊可以維持緩釋的效果. 但是要注意一點,會有30%被吸附的左旋多巴釋放不出來. 一粒標準的緩釋息寧是200毫克,實際能利用的只是大約140毫克.至於國內的息寧是否都是長效的,我不知道.病友吃時要注意. 2. 剛才和KK通電話. 他和我說,很多人都說吃了長效的息寧更容易產生異動症.聽說有的醫生也這樣說. 這事要從根上說起.普通的息寧,或左旋多巴的半衰期(從血液中濃度的峰值下降到只剩下峰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很短. 只是大約90分鐘.所以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血液中的左旋多巴的水平都很低.因此由他製造出來的多巴胺的水平大概也是這樣一陣一陣的. 一天只有三四個高潮(即使是多巴胺細胞有一些緩衝作用).這樣,多巴胺受體所受到的激發只有在高潮是才會強,其他時間都弱. 這就稱為脈衝式的刺激.有說法認為脈沖式的刺激會導致多巴胺受體工作不正常.於是漸漸出現異動症.這一切都是由左旋多巴本身的特性所造成. 於是有人想控制吃下去的左旋多巴,想讓它停留在藥粒裡,慢慢地釋放出來,以使血液裡的左旋多巴的水平保持平穩.這就是緩釋息寧的設計思想. 製造緩釋息寧的目的就是想要減少異動症的出現機會.但是事後的臨床實驗卻表明長效的和普通的息寧產生的異動症的機會仍是一樣的多.所以長效息寧剩下的唯一好處便只是令吃一頓藥所能維持的藥效更久些. 至於邵明博士說的,教人吃美多巴時要把那三四頓藥分均勻了吃,以避免脈衝式地供藥. 那是他理解錯了,沒有科學根據. 收到的效果也只可能是把藥效維持得均勻一些.半衰期那麼短,沒有可能靠均勻服藥就能解決. 那麼是不是也有可能有一丁點兒效果. 以表示他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呢?譬如說,按他那樣服藥,可以把5年後發生異動症的機會從45%降到44%呢?看來也不太像. 那麼降到44.9% 又如何?這我不敢說了.也許有可能.但是這些都必須要經過臨床試驗來證實.而且這樣的臨床試驗非常難做. 因為差別太小了.要使試驗做出來的微小結果有統計意義.採樣的數量必須非常大.即使是 45%和44%的差(2%),要把他測量出來的話,測量誤差就要遠小於2%. 參加的病人就必須是上萬計的! 值不值得花這麼多代價去測量這一個微不足道的差別?更何況病人本身的情況根本不可能控制得那麼穩定.所以,這一差別很可能是永遠測不出來的.那麼,醫生這樣的指示有什麼根據,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很多事情定性地考慮和定量地考慮完全是兩回事啊.邵博士! 至於緩釋息寧會不會反而增加產生異動症的機會.我想不會.我看這是一種誤解.就像笑話中說的,吃飯是被最後那一口飯吃飽的. 駱駝是被最後那一根稻草壓垮的.在這裡也是這樣的情況.病情輕的時候醫生只會開普通的息寧或美多巴.當病情較重時,出現了劑末現象,醫生才會給你開長效息寧. 所以異動症多數是會在吃長效息寧時發生.所以會以為異動症是吃長效息寧吃出來的.其實前面吃普通息寧或美多巴時,危機已經在積累了.
|
|
|
|
|
|
:关于长效息宁以及异动症[简体版] IP:119.134.10.70 日期:2009-10-22 |
[回复2楼] |
|
|
|
|
关于长效息宁以及异动症[简体版]
听说两件事.一说是国内的息宁都是长效的.另一说是长效息宁吃了会更多地出现异动症(不自主动作,舞蹈症). 我想说说长效息宁以及是否会更多地出现异动症. 1. 长效息宁的药盒上写着: Sinemet CR.(Sinemet就是息宁,CR 就是Control release 的缩写.意思是控制释放.所以也有翻译成释控息宁的.) 如何达致长效.那就是多放一些药进去,并让它慢慢释放 . 如何慢慢释放? 很多药粒是在外面加一层涂层,有它阻隔,就能慢慢释放.于是当初我在香港的那位权威医生教训我说,长效息宁不能掰开吃(因为掰开了的那两个面上是没有涂层的).但是他错了.即使凭常识, 当他看见那粒药的中间有一条凹痕就应该知道那粒药是可以掰开吃的.莫非他连自己开的药都没有看见过? (我对那个医生很生气,他洋洋洒洒教训了我十条大道理,却有8条是错的.)实际上长效息宁用的不是这个原理.它是用一种多聚体(一些能吸附物质的材料)作为药物的基体(填充料).让左旋多巴被吸附在这种多聚体里面.当浸到水里后,被吸附的左旋多巴就会慢慢释出.这就是缓释息宁的机理了. 所以,按这样的机理,缓释息宁是可以掰开了吃的. 也仍旧可以维持缓释的效果. 但是要注意一点,会有30%被吸附的左旋多巴释放不出来. 一粒标准的缓释息宁是200毫克,实际能利用的只是大约140毫克.至于国内的息宁是否都是长效的,我不知道.病友吃时要注意. 2. 刚才和KK通电话. 他和我说,很多人都说吃了长效的息宁更容易产生异动症.听说有的医生也这样说. 这事要从根上说起.普通的息宁,或左旋多巴的半衰期(从血液中浓度的峰值下降到只剩下峰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很短. 只是大约90分钟.所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血液中的左旋多巴的水平都很低.因此由他制造出来的多巴胺的水平大概也是这样一阵一阵的. 一天只有三四个高潮(即使是多巴胺细胞有一些缓冲作用).这样,多巴胺受体所受到的激发只有在高潮是才会强,其它时间都弱. 这就称为脉冲式的刺激.有说法认为脉冲式的刺激会导致多巴胺受体工作不正常.于是渐渐出现异动症.这一切都是由左旋多巴本身的特性所造成. 于是有人想控制吃下去的左旋多巴,想让它停留在药粒里,慢慢地释放出来,以使血液里的左旋多巴的水平保持平稳.这就是缓释息宁的设计思想. 制造缓释息宁的目的就是想要减少异动症的出现机会.但是事后的临床实验却表明长效的和普通的息宁产生的异动症的机会仍是一样的多.所以长效息宁剩下的唯一好处便只是令吃一顿药所能维持的药效更久些. 至于邵明博士说的,教人吃美多巴时要把那三四顿药分均匀了吃,以避免脉冲式地供药. 那是他理解错了,没有科学根据. 收到的效果也只可能是把药效维持得均匀一些.半衰期那么短,没有可能靠均匀服药就能解决. 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有一丁点儿效果. 以表示他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呢?譬如说,按他那样服药,可以把5年后发生异动症的机会从45%降到44%呢?看来也不太像. 那么降到44.9% 又如何?这我不敢说了.也许有可能.但是这些都必须要经过临床试验来证实.而且这样的临床试验非常难做. 因为差别太小了.要使试验做出来的微小结果有统计意义.采样的数量必须非常大.即使是 45%和44%的差(2%),要把他测量出来的话,测量误差就要远小于2%. 参加的病人就必须是上万计的! 值不值得花这么多代价去测量这一个微不足道的差别?更何况病人本身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控制得那么稳定.所以,这一差别很可能是永远测不出来的.那么,医生这样的指示有什么根据,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很多事情定性地考虑和定量地考虑完全是两回事啊.邵博士! 至于缓释息宁会不会反而增加产生异动症的机会.我想不会.我看这是一种误解.就像笑话中说的,吃饭是被最后那一口饭吃饱的. 骆驼是被最后那一根稻草压垮的.在这里也是这样的情况.病情轻的时候医生只会开普通的息宁或美多巴.当病情较重时,出现了剂末现象,医生才会给你开长效息宁. 所以异动症多数是会在吃长效息宁时发生.所以会以为异动症是吃长效息宁吃出来的.其实前面吃普通息宁或美多巴时,危机已经在积累了.
|
|
|
|
|
|
:回复3楼 拉拉 IP:119.134.9.13 日期:2009-10-23 |
[回复4楼] |
|
|
|
|
回复3楼 拉拉
我的脑起搏器手术是比较成功的,6年多时间了,不怎么吃药,还基本上能应付日常生活,但是我知道有些病友做了此手术效果很差的,每个人的病情都不同,手术效果也不同。 你父亲的右侧做了细胞刀,可能右侧不适宜再做起搏器手术了。单侧的费用约10万元。 [仅供参考]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