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柏金遜
據統計,香港六十歲以上長者中,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人為柏金遜症患者。但近年患者出現年輕化趨勢,甚至有二十多歲即發病。有中醫專家表示,臨床治療發現,在西醫常規治療中加入中醫治療,有助提高療效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為證實中醫治療柏金遜症效果,及以期找出針對性的中醫治療方法,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獲余仁生(香港)有限公司贊助,計劃於年底前在本港進行中醫治療柏金遜症臨床研究。
港老年退化病患增多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李敏博士表示,本港現已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柏金遜症屬老年性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相信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患者人數會不斷增多,故找出有效及針對性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
她續稱,現時西醫常規療法(主要為藥物療法)雖有紓緩臨床症狀的效果,但副作用亦較多,如不少患者長期服藥會出現煩躁、口乾、便秘、乏力、嗜睡等;隨著藥量日益增高,副作用亦日趨明顯。但有關臨床治療發現,在西醫常規療法中加入中醫治療能有效提高療效、提高患者生存質素(見另文)。但由於香港以往未有進行中醫治療柏金遜症的臨床研究,故是次進行有關研究,希望有助證實中醫治療柏金遜症的作用;及希望藉著有關研究,找出針對性的治療藥方。
招募50病人 中西合治
李敏透露,預計有關研究可於今年底前進行,但具體研究細節仍有待落實。但初步預計整個研究會分三個階段進行。其中首階段研究預計可在年底進行(病人招募方面會與香港柏金遜症會合作),主要是進行小樣本臨床治療研究,初步計劃招募五十個病人分為治療組(西醫常規治療)及對照組(西醫加中醫治療),主要是研究中醫治療柏金遜症的作用,會主要集中在中醫治療能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能否降低西藥副作用兩方面。
她續稱,如首階段的研究證實中醫介入治療可提高療效,則會進行第二期的正式的臨床研究計劃,預計將有一百至二百個病人參與,除了加大病人的樣本數外,亦會研究針對性的藥方。而第三階段的研究則希望進行柏金遜症中藥新藥研發。
藥材食療有裨益
李敏說,現時醫學水平對柏金遜症的發病機理仍未完全清楚,故缺乏針對性的預防方法,但她強調如巿民在青、中年時期出現臟腑功能失衡,如出現腎、肝、或脾虛等情況,則通過中醫治療或食療調整,對預防柏金遜症有一定裨益。
她又說,柏金遜症屬慢性疾病,故患者日常可配合食療進行調養,有助改善臨床症狀。她亦特別提供了多款食療方,供患者對症調養,所有食療方均為一人份量,以一周服用二至三次為宜。
一、竹瀝生薑汁
材料及做法:竹瀝汁20毫升、生薑汁10毫升、鮮橘汁100毫升。將三汁混合,飲用,每日兩次。
功效及適應證:清熱豁痰功效。適用於柏金遜症而兼有痰多便秘、口乾口苦、舌苔白膩或黃膩的痰濕痰熱型患者。
二、洋參桃仁決明蜜茶
材料及做法:桃仁15克(打碎)、麥冬15克、草決明12克、白蜜適量。將西洋參10克另炖取汁50毫升;麥冬、桃仁、草決明同煎取汁70毫升,兌入白蜜調服,每日兩次,每次60毫升。
功效及適應證:益氣養陰、潤腸通便。適用於氣陰兩虛且便秘嚴重的柏金遜症患者。
三、天麻鈎藤白蜜飲
材料及做法:天麻、鈎藤各30克;全蠍、地龍各10克;白蜜6克。將四藥同煎,取汁120毫升,調入白蜜,空腹服用。一日分兩次飲用。
功效及適應證:平肝潛陽、熄風通絡。適用於柏金遜症而四肢震顫較重者。
四、菖蒲鬱金赤豆飲
材料及做法:石菖蒲、鬱金、遠志各10克;赤小豆30克;白糖5克。先煎菖蒲、鬱金、遠志及赤小豆,取汁約120毫升,調入白糖後飲用,一日分2次飲用。
功效及適應證:芳香化痰開竅。適用於柏金遜症而兼有痰白量多、頭暈頭重、健忘、舌苔白膩而厚屬痰濕壅盛型患者。
(香港中醫藥論壇)